这是一个专注于探索心灵世界

字节争抢“AI”苹果

自媒体 2024-09-30 浏览(79) 评论(0)
- N +

9月13日下午,“快男”陆虎和娇妻嘘嘘分别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多张婚礼现场照,夫妻二人还发文示爱对方,陆虎写道:“这一世,有你才完整”;嘘嘘回应:“就一生,那一定要是你”。不得不说,小两口真的太甜啦....

大模型给了互联网公司一次加入果链的机会。

近期,据晚点L ePost爆料,字节正在探索将大模型与硬件结合,既自己开发AI硬件,也会与外部硬件公司合作,其中相关部门负责人正在推动豆包大模型与其他手机厂商的智能助手合作,类似OpenAI与苹果的结合。

早在今年4月份,字节就开始在内部启动AI手机研发项目,探索基于手机的大模型软件 方案,提供给手机厂商参考使用,并强调不会自己下场做手机并销售。

在相继与国内手机厂商OPPO、vivo、荣耀、小米等达成大模型领域相关合作后, 被字节攻破的手机厂商是三星。6月份,三星对外官宣,其语音助手Bixby的一些生成式AI能力基于字节火山引擎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实现,类似苹果Si 与OpenAI GPT-4o的结合。

作为主流手机厂商中最后一家上线AI能力的手机品牌,叠加政策 因素,同样需要寻找国内大模型合作的iPhone国行版,给了字节等一众具备大模型自研能力的互联网公司,一次加入果链的历史机遇。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正式发布的iPhone 16系列上,苹果对外表示,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国的推出时间,需要依 部门审批情况而定。

根据 计划,苹果智能10月份登陆iPhone等设备后,暂时仅支持美国英语,12月份会拓展至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英国的本土化英语,并将于明年支持中文、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更多语言。

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苹果CEO库克曾在回应具体开放时间上表示,苹果与中国等地的 机构进行了 建设性的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快地采取行动,我们必须先了解 要求,然后才能承诺怎么做,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

究竟谁会抢到AI果链的门票,进入2024年后,相关传闻不断。今年3月份库克访华之际,界面财联社就爆料称,苹果已经选定 为今年的iPhone 16、Mac系统和iOS 18提供AI功能。随后,又有媒体曝出阿里、百川智能也曾在苹果考虑范围之内。

当时, 曾回应字母榜(ID:wujicaijing)称,双方正在磋商阶段。截至目前,各方尚未有进一步消息传出。

AI合作进展的神秘感,也与苹果惯有的保密制度相关。苹果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外界基本获取不到具体信息,“不管合作是顺畅,还是出现了问题,苹果都不会主动公开评价。”产业经济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说道。

苹果对供应链的管控严格到什么程度?发生在苹果造车项目上的一个例子或能说明一二。2021年1月,针对起亚有望代工苹果汽车的传闻,现代汽车高管对外表示与苹果公司的谈判还在早期阶段。

彭博随后报道指出,苹果因不满现代汽车对外泄露风声,从而导致外界对Apple Car大肆报道,而选择终止合作。

但这样的保密有时也可能给果链带来助益。比如悬而未决的大模型供应商名单,就留下了字节等后来者争抢苹果青睐的空间。

可以想见,围绕iPhone 16国行版大模型供应商的争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混战,正在各家互联网公司之间上演。

A

自带一系列高频应用的终端手机,天然便具备AI大模型落地的诸多场景。手机厂商要做的,不是费尽心思为用户凭空创造一个大模型APP,而都选择了把当前的生成式AI融入现有的各类应用之中。

智能手机的AI应用策略,与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相比重构新的场景,在朱啸虎看来,大模型反而更加利好每个行业中的现有玩家,“已经拥有使用场景的玩家,通过Ch GPT等大模型很容易就能为自己的产品加上人工智能的功能,如眼下的智能客服。”

尤其考虑到各家大模型厂商都困在寻找自己的PMF(产品市场契合度),以完成商业化闭环的行业难题之中,自带应用场景且具备付费意愿的手机厂商,已成为大模型厂商争相抢夺的核心客户。

Ch GPT尚未发布之前,字节就曾一度受困于商业化,选择暂停大模型开发。晚点L ePost报道中提到,2020年6月OpenAI发布GPT-3后,字节曾训练了一个数十亿参数的生成式语言大模型,由于参数规模有限,该模型生成能力一般,字节当时看不到它的商业化可能性,“ROI(投资回报率) 算不过来”,这次探索便浅尝辄止。

IDC在对外发布的《AI手机白皮书》中披露,预计在2024年,中国市场的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700万台,到2027年,这一数字会增长到1.5亿台,届时AI手机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

这也意味着,想要向手机厂商兜售大模型软件 方案的国内互联网公司,迎来的将是一个至少上百亿元的潜在市场。

在OpenAI与苹果达成合作后,外界一直传闻双方更多是资源置换,各自都未收取授权费用。库克在二季度财报会上也未做更多表态,仅提到,“对于货币化模式,我不想涉及商业协议的条款,因为它们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保密的。”

即便国内互联网公司同样延续OpenAI策略,与苹果采用资源置换的合作方式,留给互联网公司的盈利空间也依然存在,即卖云服务。

AI大模型浪潮的到来,使得云服务在各个互联网大厂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了推动更多大模型服务上自家云,各家不惜以价格战开道,阿里云、字节火山引擎等都希望借助降价手段,追求云计算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达成用云的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越低的正循环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iPhone极高的出货量以及对供应商的严苛标准,入围果链除了能带来大笔订单外,还将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与高端绑定的苹果符号,在供应链领域宛如一块行走的金字招牌。攻破iPhone大门之后,这些互联网公司便可能率先拥有了一块砸开更多终端硬件的敲门砖,比如成为国外智能汽车品牌的大模型供应商等。

B

相比国内大模型厂商争抢AI果链门票的暗流涌动,苹果也迫切需要一个催化剂,来重新点燃中国市场的需求。环顾四周,苹果智能无疑是其手中最有效的助燃剂。

二季度财报中,苹果大中华区收入147亿美元,同比下降7%,不及分析师预期的153亿美元,成为苹果二季度 收入同比下降的区域。更糟糕的是,在中国市场,这已经是苹果连续第四个季度遭遇营收同比下滑。

与营收一起下滑的,还有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上一季度的回暖拐点后实现进一步复苏,出货量同比增长10%,重回7000万台水平。

但苹果逆势下跌,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排名退至第六,并由此出现了国产手机厂商有史以来首次包揽中国大陆市场前五席的罕见一幕。

苹果智能有望给iPhone注入新的增长动能。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就预测道,从 iPhone 16开始,中国市场将再次实现增长。

为了给苹果智能做好准备,iPhone 16系列进行了一次关键升级。在全新A18和A18 Pro芯片组的推动下,苹果打破了在低端机型中重复使用旧芯片组的传统,且iPhone 16系列标配8GB内存,以方便大模型的顺利运行。

AI与手机的结合,确实有望带来交互层面的颠覆体验,“现在我要在公司内部跑一个流程,我可能要点七下。如果我改用AI硬件,通过语音交互就能一步完成,相当于是省去中间六步的时间。”在恒业资本创始合伙人江一看来,AI硬件所产生的界面变革,最终将在用户侧带来效率提升。

然而,寄希望于苹果智能来带动iPhone中国市场再次增长的愿望,被国行版AI上市时间的不确定性泼了盆冷水。

对苹果来说, iPhone销量重回增长的另一重意义在于,如果硬件端增速放缓的趋势持续下去,势必影响苹果软件服务的增长。

年中,苹果之所以敢向腾讯和字节施压,要求两家互联网公司采取措施,阻止小程序运营者将用户引向外部支付系统,从而规避30%苹果税,否则App Store应用商店将拒绝微信和抖音后续上架更新,背后的底气便在于其规模庞大的iPhone硬件所创造的强势分发渠道。

而且,一旦AI融入iPhone,其还可能给苹果贡献额外的软件收入。智能手机(以及PC)的端侧AI将为设备厂商带来至少三种盈利模式:AI即功能、AI即服务和AI即界面。“对苹果来说,加入AI大军并不仅仅是为了追赶行业潮流,由此带来提高营收的机会潜力不容小觑。”Canalys分析师指出。

C

加入果链,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苹果背书的同时,这些互联网公司还需要承担更为严苛的技术迭代和成本管理风险。

同一零件多家生产是苹果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的常用 。一方面,一家厂商货源出现问题,其他家可以及时补充,提升了苹果供应链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苹果公司严格控制供应商的生产设备,供应商的生产线需单独供给苹果使用,为了防止被踢出果链,供应商之间会相互竞争,从而使苹果拥有充分的谈判空间。

2017年在iPhone X上首次运用OLED屏幕后,三星一度是苹果OLED屏幕的 供应商,但这显然 合苹果供应链的法则。之后,苹果开始有意引进更多OLED供应商,LG Display、京东方渐次加入。

字节争抢“AI”苹果

有了苹果技术认证,加入果链仅一年,京东方在OLED市场便进展迅速。到2021年,CINNO Research报告显示,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6.68亿片出货量中,京东方占比9%,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的72%,但高于LG Display的7%。京东方付出的代价则是,时刻保持在技术研发上的高投入,防止被三星拉开 。

如今,在大模型领域,摸着OpenAI过河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在技术追赶上的压力有增无减。正当国内大模型厂商还在奋力追逐GPT-4o之际,OpenAI在9月中旬发布了o1模型,再次为大模型领域指明了技术进化的方向。

阶跃星辰创始人姜大昕更是将o1模型的出现,视为模型性能缩放法则(scaling laws)的一个新方向。在Bigger is better之外,RL强化学习路线,成为当下大模型的又一迭代新范式。

尤其在当前大模型技术进化越来越迟缓的背景下,借助RL强化学习,“OpenAI o1提升了AI的上限。”月之暗面Kimi创始人杨植麟如此评价道。

OpenAI再次让外界看到了持续提升AI能力上限的道路。甚至在 创始人李彦宏看来,未来大模型之间的 可能会越来越大。想要继续留在牌桌上,模型就需要不断快速迭代、更新和升级,且这样的迭代和升级过程,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地投入。

所有上述努力的终点,都是为了让AI能力变得更易用且更强大。AI+手机尽管成为当下大模型应用的重点赛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消费者预期被严重透支的一个赛道。

到目前为止,AI功能尚未成为促使消费者更换新机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三星对其 款手机的AI功能进行了大力宣传,但根据BayStreet Research在美国运营商门店进行的调查,在最初一批设备的销售过后,AI并未成为运营商主推的一个卖点。

“AI尚未在大众中引发强烈反响。”BayStreet Research首席分析师Cliff Maldonado表示。

现在,AI加持的iPhone需求变动,即将成为 市场对大模型兴趣如何的另一块试金石。

参考资料:

《字节再试硬件:探索 AI 耳机、眼镜等产品,与豆包大模型联动》晚点L ePost

《QuestMobile2024 AI智能体应用洞察半年报》QuestMobile

《苹果发布会策略解读:新款iPhone和生态系统优化开启AI未来新篇章》 Canalys

《李彦宏内部讲话谈大模型三大认知误区:未来模型 会拉大,距离理想还相差 远》新浪科技

《张宏江:我对于AI和大模型八点观察和看法》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