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他们创造了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汪龙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11月15日,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在四川绵阳开幕。 冠军奖杯归还仪式一直是“贡嘎杯”的一大亮点。开幕式上,该仪式在延续历届贡嘎杯“快乐相伴”文化的基础上,特别挑选了20名与“贡嘎杯”同岁的“贡嘎宝贝”和20名绵阳籍参赛代表队教练员一...
“太梦幻了!”再次想起自己凭借本科毕设作品《老三》“闯入”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情形,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王梓铭还是难掩兴奋。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第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短片主竞赛单元——“广角亚洲短片竞赛单元”递交的4351部作品中,《老三》是首次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本科生作品,也是本届电影节 入围的大陆短片。
特别的是,该片除了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摄影系教授李勇担任监制,著名导演张大磊担任艺术指导外,主创团队成员均是在校大学生。
日前,这群大学生接受了北京青年报的 专访。
01 灵感:
“怪不好意思的”
短片《老三》通过讲述主角二广在遭遇家庭变故后的生活转变,探讨个人成长与身份认同的问题,呈现出一个孩子在成人生活节奏中的精神世界。
这部片子是王梓铭的大四毕业设计作品,是他给自己大学本科生活画上的一个完美句号,也是他带领观众天马行空想象的一个引子。
《老三》海报截图
王梓铭大学学的是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剧摄影方向),写剧本、拍片子既是他的学业,也是他最大的两个爱好,“每当我有灵感就会立刻记在手机记事本上,之后再慢慢地去丰富它,形成剧本。”
而提起《老三》的灵感,王梓铭腼腆地笑了,“那是在2023年的夏天,我偶然想起小时候一次尿裤子的经历……”
小时候,王梓铭一直单纯地认为,拥有一条腰带是男孩子成长的标志。小学二三年级,妈妈终于给小王梓铭买了 条腰带,还配上牛仔裤。王梓铭觉得自己特别帅气。
“不过,那条腰带特别复杂,我自己一直不会系,也不会解,每次都要妈妈帮忙。”王梓铭略显尴尬地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周末,小王梓铭正在上英语补习班,由于一直憋着想上厕所,一下课他就冲出了教室。可到了卫生间,他才发现,“坏了!自己不会解裤腰带。”最终小王梓铭还是尿了裤子。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东北”“男孩”“成长”成了王梓铭构思《老三》的关键词。当然,“尿裤子”这一“标志性”情节,也被他写了进去。
稿写好后,王梓铭拿给了导师和同学看,还把故事讲给身边的很多人听,在得到了许多建议后,他又进行了七八次修改,才最终确定下《老三》的剧本。
“我写剧本的习惯是,先有一个小故事,然后再根据它去畅想主题。”王梓铭觉得,二广的故事由他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而来,却又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监控器前的王梓铭
02 筹拍:
“老乡太给力了”
其实,大学期间,王梓铭一直热衷拍片子。无论是相对简单的课后习作,还是有感而发拍摄的短片,王梓铭都十分认真地对待。
在准备拍摄《老三》的过程中,他逐渐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一支小的制作团队。团队中的制片关治平、摄影指导郝骏都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大四的学生,声音设计及作曲贺梓宸是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专业大三的学生,剪辑邓若倓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如今仍在中传读博,还有美术指导戴宏进则是 美术学院建筑学大四学生。
在《老三》剧本成熟的 时间,几个人便一拍即合,开始了筹拍工作。
王梓铭和主创团队部分成员在一起
“学生们没有资源,手头也没太多的钱,拍短片只能靠找亲戚朋友帮忙。”王梓铭首先想到了同学关治平,两人疫情期间曾住在一间宿舍,那时他们就讨论过要一起拍一部东北风格的片子。加上关治平的老家在吉林省辽源市,《老三》的故事也发生在东北,王梓铭觉得邀请他来当制片人,再合适不过。
关治平也不负众望,接下制片人的任务没几天,就在老家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获得了辽源市东丰县 的支持。随后二人赶在2023年的“十一假期”到东丰县进行实地勘景。
王梓铭和关治平前后转了四五个村子,最终选定北安村一户村民家作为拍摄地点。
《老三》剧照
东北人的热情是全方位的,在拍摄期间,剧组得到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特别感谢东丰县的支持。我们在拍摄期间灯光老师需要在村民家使用大功率电器,强行接入会 整个村子的电路。所以我们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县里帮忙联系了电力局。电力局也派专业人员来帮我们接电器并进行了用电的安全指导。”关治平说道。
勘景的同时,二人还将要在当地寻找素人演员的消息广而告之,并进行了《老三》演员班底的海选。
“《老三》算是儿童戏,小男孩的角色很重要,选的演员必须演得好,片子才能立得住。”王梓铭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跑了辽源市很多所学校,最终在一所琵琶学校找到了可以饰演主角二广的小演员小齐。
王梓铭和饰演二广的小演员小齐说戏
短片中的二广是个闷角色,因父亲在外打工,在他的成长记忆中,家里始终只有母亲和大姨两个女人在支撑。
尽管大人们不想让二广知道家里的困难和大人的忧愁,但十一二岁的年纪,二广已然明白了不少事。“我 眼看到小齐,就觉得他很特别。”王梓铭说,他选择小齐演二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小齐有一口浓厚又纯正的东北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不出这么地道的东北话了。”
“导演,接下来咋整啊。”“这天可老冷了!”小齐的一口地道东北腔,让王梓铭确信,“他就是二广!”
03 拍摄:
“东北老冷了!”
今年1月2日,《老三》剧组一共20多人来到东丰县,开始了正式拍摄。
1月,正是东北最冷的时候。拍摄 场入场戏时,东北的天气就给全剧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剧组抵达了当地的一个公园里,当天要拍的是梅花鹿群的场景。王梓铭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室外温度是零下22摄氏度,拍摄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
“太冷了!剧组准备的暖宝宝直接‘失灵’了!每个人都冻透了。连三脚架的零件都冻脆了,一掰就坏了。”尽管王梓铭提前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穿,但剧组里有小伙伴老家是福建的,想象不出“东北能有多冷?”居然穿着单鞋配了一双厚袜就到了现场。
半天拍下来,他的鞋子完全湿透,迫不得已把给二广准备的道具棉鞋都穿上了。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冻得脚指头都没了知觉。
在寒冷的东北户外拍摄,剧组人员都“全副武装”
寒冷带给剧组的困难还不止这些。面对这样的低温,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学生、也是该剧的摄影指导郝骏很是发愁。
“每次拍完室外再回室内,摄影机的镜片都会一瞬间凝结水雾。有时候刚清理完,立刻又会起水雾,导致画面模糊不清。”郝骏说,剧组总要因此停止拍摄。
后来,摄影组的小伙伴们想出了办法,每次大家都围在一起,用吹风机把机器先加热到室温,再继续拍摄。
在拍摄一场二广尿裤子的戏份时,需要“尿”从裤脚流出来。这该怎么拍?《老三》的美术指导戴宏进想到了办法,他提前从网上买来医院给病人喂流食的袋子,将长长的软管顺到二广的裤脚,上面举着袋子往下挤水。
“因为天太冷了,水不到10分钟就会被冻住,有时候各部门刚准备就绪,还没开拍,道具已经流不出来了。而且道具‘尿’还不能流得太慢,否则滴到雪地里就会被‘淹没’,所以我们只能一遍一遍地灌热水,不断尝试。”
戴宏进还提到,为了让“尿”看起来更像,他也进行了精心“配比”。“红茶颜色太深,还有点发红,绿茶颜色又太浅。我就把它们兑在一起,也是试了很多次,配出了最接近的颜色。”
剧组在设计拍摄路线
在每一个东北人的记忆里,雪落下时窸窸窣窣和脚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声音是一种印记。
一天傍晚,拍摄完村子旁的雪原后,需要大部队先撤走,贺梓宸则负责留下来收录这些“东北特产”的环境音。
眼见天色已黑,又是在荒芜的雪原上,剧组副导演潘潘主动留下来帮忙。收录工作完成后,二人冻得止不住地打颤。
《老三》拍摄期间
贺梓宸用手机播放着《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二人站在雪地里,猜测着远处公路上经过的哪一辆车才是剧组的。这份陪伴,让贺梓宸每每想起都十分感动。
《老三》的结尾,当载着二广的三轮车驶出镜头,天空中绽放起绚烂的烟花。
谁也看不出,在烟花燃起之前,画面中的最远处有两个人一直躺在雪地上做准备。
“等导演指令时,只能一直蹲着,因为站着会穿帮,但蹲久了又累,索性我和小伙伴就躺在了雪地上,等了大约半小时。”虽然承担放烟花任务的戴宏进,提前穿好了厚实又防水的滑雪服,但半小时时间,还是把人“冻僵了”。
冷,真的是让《老三》剧组的每一个人都印象深刻,而全剧组人的那段拍摄记忆也印在了东北铺天盖的雪白中。
《老三》剧组人员合影
04 入围:
“就像高考考了市状元”
《老三》制作完成后,王梓铭的老师们都觉得,作品拍得很好,可以试试参选电影节。于是,王梓铭将短片“广撒网”,把《老三》投给了大大小小的电影节。
在投釜山国际电影节时,他在寝室里,看着英文网站一步一步翻译着填报了上去。
今年8月,好消息来了。
“其实挺后怕的,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的邮件是全英文的,那段时间我比较忙,就没看到这封邮件。后来,主办方又给我发了一封中文邮件,题目是:警告!紧急通知!请回复是否参加……”看到邮件的那一刻,王梓铭根本没崩住,火速将消息传达到了主创团队的每一个人,然后几个人一起“疯掉”了。
正在和执行导演沟通的王梓铭
能入围亚洲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什么感觉?“就像高考考出市状元一样!”王梓铭开玩笑地说道。
伴随着这封邮件的到来,王梓铭如同坐上火箭一般,马不停蹄地开启了釜山之旅。
出发前,电影节主办方派人与王梓铭对接,并早早将电子机票、签证文件及釜山出行攻略等全套嘉宾指导内容发给了王梓铭。
“主办方是只负责我一个人的来回机票和3天酒店费用,多待的时间要自费,多来的人也是。但这机会难得!尽管大学生不富裕,但主创团队的很多人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大家就决定一起去!”王梓铭说。
05 釜山行:
“太梦幻了”
10月1日,王梓铭一行六七人刚一下飞机,电影节主办方特意为他们安排的中文翻译已经等在了那里。
10月2日,电影节正式开幕。巨大的露天放映屏、超厚的厂刊、无数优秀的影片……在电影节上,王梓铭还看到了谢飞、张律、贾樟柯,还有日本的空音央、黑泽清等许多重量级大导演。
那些在电视上都不一定能看到,只在专业课上出现过的前辈老师,真实出现在了王梓铭眼前,甚至坐在了他的旁边。这样的场景,让王梓铭再一次“疯掉了”。
王梓铭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见到了很多前辈
在“与谢飞导演共度中国电影荣耀之夜”的活动后,王梓铭和几位小伙伴还与谢飞导演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本来只是和谢飞导演握个手就走的几人,却因得到谢飞导演的青睐,被留下来聊了很久。“其实我听过谢导的讲座,但那时只是普通粉丝。这次不一样了,我们是带着作品来的。”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王梓铭和不少国内外的导演、演员都建立了联系,“他们都像谢导一样,愿意与我们这些大学生一起交流。”
王梓铭参加电影节中的访谈
06 走红毯:
“拿奖的词儿我早写好了”
这趟釜山之行,王梓铭准备最多的,就是开闭幕式的两次走红毯环节。
开幕式上,王梓铭和贺梓宸二人一同走了红毯。当送他们的车辆行至红毯入口时,尽管提前彩排过,但看到正式开幕式硕大的电子屏以及亮如白昼的聚光灯,再听到主持人大声念出他们的名字,二人的内心还是激动不已。
虽然现场几乎没有人认识这两个来自中国的年轻面孔,但台上的他们还是面带微笑,台下的观众也热情地和他们比着心。
开幕式上,王梓铭和贺梓宸一同走了红毯
在二人走红毯时,台下的小伙伴纷纷帮他们拍照发给学校的老师和其他同学们。
“老师和同学们看了都很开心,我导师还玩笑说‘王梓铭怎么跟孔雀一样,人越多的地方越想开屏’。”王梓铭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本身就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遇到如此难得的机会,更想好好地展现自己。
在闭幕式上,王梓铭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动作,一边走一边不断亲吻戴在胸前的校徽。“但是我走太快了!他们直播没播到这一段!”说到这里,王梓铭有点懊恼。
在电影节中,每个单元都有10部影片入围,但最终获奖的只有一部,也只有最终获奖的影片,导演才有讲话的机会。虽然首次入围只当了“陪跑”,但王梓铭的获奖感言早早就准备好了。
他特意学了一句韩语作为获奖感言的开场白:“我是《老三》的导演王梓铭。”王梓铭本来是想用中文感谢主创们、演员们,要感谢家乡,还想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想祝母校70岁生日快乐!“如果真能站在台上说出来,那可太酷了!太有面儿了!”
王梓铭在釜山国际电影节现场
07 未来:
想当一名“国字号”导演
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是入围了,王梓铭还是受邀参 电影节主办方安排的一些访谈环节。“访谈正式开始前,主持人都会在介绍我时,前面加上‘中国’两个字。”王梓铭说,这让他觉得很自豪。
王梓铭之前参加的都是国内的电影节,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他 次听到外国人介绍他是“中国导演王梓铭”时,他才意识到,那一刻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祖国。
“所以我更加想把我的所知所想,以及我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力量传递给世界。而作为一名未来的影视从业者,传播文化本身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王梓铭说。
同时,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上,王梓铭还发现,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 印象还处于西方媒体的语境下。他们看到中国的短片时会惊叹,原来中国有那么多不同的文化与内涵。
“我以传播我们祖国的文化为荣,而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我也应该把这种荣誉感融入我未来的职业。”王梓铭在异国的土地上下定决心,要把这次入围当做一个开始,他要朝着当一名“国字号”导演的方向努力,把自己对电影的感触,通过不同的故事表达出来,拍下祖国不同地域的大好山河,讲好中国故事以及中国人的故事。“你们不了解,好,那我就拍给你们看!”王梓铭骄傲地说。
现在,已经顺利保研的王梓铭依旧在不停地写剧本、拍片子。“最近我还约导师给我的新剧本提提意见。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勘景后,明年就准备开拍了。” 王梓铭说道。
“新故事应该不在冬天了,但还是会回到东北。”说完,他笑了笑,透露道。
撰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受访者供图